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原创]爱回归,再返扎鲁特记三(近乡杂感篇)

  • 糊涂小可
楼主回复
  • 阅读:8712
  • 回复:37
  • 发表于:2011/8/25 10:14:58
  • 来自:吉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扎鲁特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近乡杂感篇

 

    终于见到了于叔叔,根本不象快七十岁的人,行如风站如松的,和我父母同龄,有着和我爸爸一样不怒自威的军人气质。于涛的妈妈王阿姨慈眉善目的,见到我们小辈儿眼睛更是笑成了一弯月亮,搂住我就称“大闺女儿”让人感觉持别可亲。她和我妈妈一样,都嫁给了于姓老公,这要是放在早些年代,她和我妈妈都得叫“于王氏”,还弄重名儿了,呵呵。想想我们这一行九人的姓氏就有意思,放在一起正好是“四于四王加一景”,走哪儿都是一道风景线!(嘿嘿,我就喜欢在生活里发掘让我觉着好玩儿的“巧事儿”!)

 
    于叔叔离开六师前是师部作训科科长,和我爸爸妈妈都很熟,来师部之前也是十七团的,与王叔叔曾经并肩战斗过多年。这两个叔叔凑到一起特别有意思,王叔叔不苟言笑,但一旦语出必会惊人,我特爱听他讲部队老故事,来时五个小时车程我都没听够;于叔叔是指点江山、激情飞跃、舍我其谁那种典型的风格风貌,军人的痕迹很重,让我一点没有陌生感,好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这俩老爷子见面那是相当的亲,然后就开掐起来,互说彼此的事,互揭对方的短,外号绰号都往外冒,热笑话冷笑话一会一筐地连续爆出,那海量信息真是让我惊喜得忍不住在饭桌上就拿出随手本开始记录!边记边打算过后怎么着还得写出一篇《小可拾趣儿录》才好,不过其中涉及部队的一些“内参信息”,在这里可能就不便贴了,我会私藏在自己博客中。等我老了,没牙了,再看一遍,我想我还能干笑几声出来解解闷儿。

 
    我妈妈不会喝酒,吃得也不多,就是在聊,好象有好多好多说不完的话,说实话以前我都没发现我们家王老太这么善谈。两个叔叔说着笑着闹着都喝了不少咱们通辽的二锅头,看着他们那开心样儿我和于涛、永兴都特别高兴和感动,我们做子女的想要达成的不就是这样的结果吗?我们都深深地明白只有老战友间才会有这种亲近、默契和英雄相惜啊!

 
    吃完饭差不多3点了,我们向鲁北镇开拔,返乡的热望终于达到最高点!

 
    不得不说的是自打进通辽市区起,我妈妈就一直在感叹:通辽的变化太大了!现在通辽建设得太好了!是啊,她对通辽的最后印象是1981年春节后的样子,30年过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怎能不开启她所有的记忆从而由衷地发出惊叹啊!妈妈这次回来,特意带了爸爸的照片,一进通辽她就拿了出来,让爸爸也看看他们曾经安过家的、无比熟悉的地方。我想爸爸肯定是看到了,他一定和我们一样高兴,为通辽高兴!
 
    通往鲁北的304国道真是太棒了!上月末我来时还走错路走到老道上去了,颠簸了好一通才找到304,也好,让我对比感受了一下过去和现在,也回忆了一番当年随父母一年之中无数次往来扎旗和通辽间的不易。

 
    我的故乡一定是知道我再次回来了,还带回来了她的英雄儿女,所以,和上次一样,越往扎旗走天空就越晴朗,越接近鲁北就会看到越来越多迎接我们的喜鹊、松鼠。更有意思的是我们还偶遇了牛群过马路,我们嘻笑着给它们让路,顿感童趣盎然。国道下,一眼望去,温润嫩绿的湿地草原一望无垠,牛啊羊啊在上面悠闲地吃草,偶尔还会看到马群,一匹匹点缀在绿色的大地毯之上,没有万马奔腾之状,却有着祥和安宁之美。在路边,我们还见到了好多在我们记忆中已快淡去了的驴吉普---畜力车,想当年我去镇里的二完小小学上学,时不时就会甜嘴甜舌地和赶车的蒙古老乡套近乎,让他们的驴吉普载我一程,免得我还费脚力自己走!哈,多么熟悉的一幕幕啊,都从记忆的深处走将出来,越走越亲,越亲越知道---妈妈、叔叔阿姨、我和我的儿时发小们,回家了!!
 
    体谅妈妈近乡情怯的心情,越快到家了,她越不怎么爱说话了,和我上月回来时是一样的反应。是啊,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物是人是情还在啊!为了让妈妈开心,我豪气冲天地问妈妈:三十年前你把我和妹妹带走,是不是没曾想过我会亲自开车带你回来?妈妈连连说是,一时间,我知道那种叫做幸福和满足的感觉定是充盈了她的内心。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