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转贴]专家提醒广大车友:加油时应根据汽车的标称容量,别超过安全容量!

  • 卿本佳人
楼主回复
  • 阅读:1268
  • 回复:0
  • 发表于:2012/7/23 11:48:42
  • 来自:上海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扎鲁特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专家提醒:加油时应根据汽车的标称容量,别超过安全容量
  汽车生产厂家从汽车安全角度和燃油热胀冷缩的特性考虑,在设计油箱时都会留下一定空间。汽车使用说明书中标明的“燃油箱容积”并不是油箱的实际容量,而是安全容量。车主在加油过程中如果选择直接加满,就会发现实际加油量可能会比“燃油箱容积”要高。在加油站还经常会见到有的司机为了凑个整数或是多加一些油,在加油时来回地晃动车身,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再说汽油加注过满容易造成车辆保险查询活性碳罐系统中的管路进入汽油。因为车用碳粉比市场上的常规碳粉的孔径小很多。如果液态汽油进入碳粉后根本不能出来,就会造成碳粉失效,导致整个碳罐的工作能力下降。而且多余的汽油会顺着管路流入进气道引起火花塞“淹死”,造成加速熄火甚至无法启动的严重后果。或者是在充满整个碳罐后,汽油又从碳罐逸出,从而出现污染环境和浪费燃油的现象。
  同时建议车友们在汽油添加到快满的时候记得要慢一些加油过快的话,如果膨胀的蒸汽加之汽油顶出来的气体来不及释放,还会产生呛油。为此,专家提醒广大车友:加油时天平保险应根据汽车的标称容量,尽量不要超过这一安全容量,以免造成安全隐患。专家还提醒车友们,车辆使用说明书中的燃油箱容积只能对判断加油量是否准确起到参考作用,不能以它为实际的标准来衡量。如果您长期在市区行驶,没必要将汽油加得太满,建议加到油箱的三分之二就可以了。
  首先要明白油箱并不是一个方盒子。如果油箱只有一个加油口,平时行驶的时候是关闭的,那么油面下降,内部不是会形成真空?所以肯定有一个进气的地方,保持油箱内外气压一致。那么反过来,气温升高汽油体积膨胀,会不会把阳光车险箱涨破?肯定还要有一个泄气的地方,避免油箱被膨胀的汽油挤压变形。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如果你把油箱加满,里面一点空气都没有,那么在阳光下停车晒一晒,从泄气口出来的是什么?是汽油!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老车暴晒之后,右后轮的地面上会出现汽油。
  不要怪别人,你非要把油箱中保车险加的满满的,然后放在阳光下晒,自己在旁边抽烟,并把烟头扔到油箱下方,汽车再怎么设计也不能阻止你烧车了。从这一点看,被外界的明火点燃是很有可能的。现在的新车型对此已经有改进,不会有可见的汽油外泄,但根本原理还是一样,把油箱加得太满,容易把油箱涨变形,还有可能因为排泄压力而浪费汽油。这就是为什么油箱的设计,会使得最后留下一点点空气,必须要按那个小钮才会全部排放掉。当然如果你是在跑长途,那么完全加满,然后一直开车使得汽油持续下降,就不会有以上的问题了。因此说,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按动排气按钮,把油箱完全加满。
  汽油是怎么从车尾的油箱,流到车头的发动机的?显然不是靠重力,否则所有车都不能上坡了。是因为油箱内有一个油泵,把汽油压进油管输送到车头。只要着车,油泵就一直在工作。中国平安车险它产生的热量就是靠周围的汽油来降温的,其内部始终有汽油流过提供一定的润滑作用。如果把油箱用的太空,不仅油泵会暴露在空气中不利于散热,空气和杂质平安保险电话车险还可能随着汽油进入油路,影响油泵,发动机和三元催化的正常工作(请注意这是未经空滤净化的空气),严重的会导致油泵烧毁,三元催化中毒失效,发动机就更加会受到影响。修这里面的哪一样,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为什么爱惜车的人,在油位指示降到1/4就去加油,加到油箱空着1/5左右,而不是加满。

 
  再补充一点:对碳罐的损害!(汽车加油太满,对油箱不好)首先了解原理:当汽车运行或熄火时,碳罐中的活性碳可以吸附油箱中的汽油蒸气。防止汽油蒸气进入大气,而且还使外界的新鲜空气通过碳罐进入到油箱,使油箱保持良好的通风性。当发动机运转时,装在碳罐与进气歧管之间的燃油蒸发净化装置的电磁阀打开,碳罐内的汽油蒸气被吸入到进气歧管燃烧。总之,活性炭罐可以防止汽油分子进入空气而造成污染,也可以将其吸附的汽油分子再回收利用,起到燃料高效利用和环保的作用。这样,进到碳罐里的是汽油液体而不是汽油蒸气,对碳罐构成危害。维护时的注意事项:要定期检查、更换碳罐和碳罐滤清器。每10,000KM检查,每40,000KM同时更换碳罐和碳罐滤清器。如果不及时更换碳罐和碳罐滤清器的话,由于老化现象,易造成碳罐或碳罐滤清器的堵塞。这时油箱会由于通风不充足,造成加油不畅、怠速时加油口处还会产生吸气音等不良现象。所以为了保持车辆稳定性,应及时同时更换碳罐和碳罐滤清器。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