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转贴]“怕放假”凸显 “被孤独”之烈

  • 通辽114
楼主回复
  • 阅读:2438
  • 回复:0
  • 发表于:2013/1/31 14:37:38
  • 来自:内蒙古通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扎鲁特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放寒假了,有位妈妈高高兴兴去学校里接回孩子,未曾想孩子却一脸郁闷:“哎!放假一点也不好,还是上学好玩些,每天都可以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妈妈听后无语,觉得小孩好可怜。(1月24日《武汉晚报》)

“被孤独”,对于渴望“呼朋唤友”的孩子,实在有些残酷。无论寒假还是暑假,对孩子来说不过是又一个“学期”,跟学校一样要去听课、做作业、复习。而辅导班的同学,彼此之间共同语言并不多,要达到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家里虽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但他们难以充当“同伴”,何况孩子与长辈存在着天然的“代沟”。漫长的假期,用“说话的人都没有”来形容其处境一点也不过分。

“被孤独”还在于孩子有假期之名,无假期之实。上学不轻松,放假何尝快乐。学校布置作业,家长也布置“作业”,报个辅导班,上个兴趣班,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能输在赛道上。家长的功利之心,挤走孩子太多的自由,家长永无休止的愿望简单是“阴魂不散”,恐怕孩子想快乐也快乐不起来。

“讨厌放假”折射出当下孩子的真实心态。不时读大人们的追忆故事,说那时条件艰苦,但放假可以无拘无束,“呼朋引类”,天南海北地野,妈妈不喊“还不回家吃饭”就不收摊散伙,各种各样的“土游戏”玩不厌。相比之下,今天的孩子能玩什么?泡在网上打游戏聊天,父母烦;一出门妈妈的心就悬着,生怕惹事遭灾;就是放在家里,也不安心。于是找个“班”来“看护”孩子。学习与担心,这孩子怎么不可怜?

事实上“被孤独”已是社会问题,并非只是家庭才有。也有不少机构在想办法,如社区组织搞活动,有机构组织“夏令营”“冬令营”。但总体上并未形成规模,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此显得零星松散。毋庸置疑,如今社会给孩子提供的快乐的环境,远没有往日落后时代的多。

笔者不想从学校、教育部门、社会及家庭提出对策,对策早有人提出,但实施者不能知而不做或做之似秀,这会让孩子们更郁闷。末了大概就只能说掏心窝的苦话。这正是孩子的悲凉所在,因此大人得有“说到做到”的诚意,放开手真正让孩子去开心地玩。龚明俊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