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原创)春节感言

  • MOXUE
楼主回复
  • 阅读:8475
  • 回复:0
  • 发表于:2014/2/10 14:53:16
  • 来自:北京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扎鲁特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七零年春节是我下乡后的第二个春节,我仍然没有回京。六九年九月以后我们已经没有供应粮了,完全是靠生产队分口粮。打场分粮前的那几个月真是惨透了,天天为吃饭发愁。供应没有了,新粮还没下来,大队小队都没余粮。那几个月的粮食主要是吃供应时每天少称几斤和大家回北京时省下的。再不够时借马料,借陈化粮,一言难尽。生活的磨难让我们学会了许多,学得很会“过”。直到打场分粮食才算松了一口气。不,还是没松气。“省囤尖不能省囤底”。意思是说粮食多的时候省,不能到粮食囤子见底时再省。不能掉以轻心,家底厚了也得计划着“过”。

        二十多人的粮食进库了。每人六百多斤,加上自留地的,也有七八吨呢。我们的库房装得满满的,分粮的喜悦赶走了挨饿时的忧愁。苞米、谷子、粘谷、黍子、黄豆、荞麦、綠豆、小豆,还有很多秕子和土粮食,甚至还分了许多麻杆和烟叶。反正我们和所有社员一样,打场挣工分的同时还得积酸菜、腌咸菜、晒大葱、埋萝卜、窖土豆…。第一年庄稼院的生活有了进项,给我们忙得不亦乐乎。

       候鸟似的知青开始返京了,我们户也不例外,二十八个人走了二十五个。只剩下马哥张弟和我。马哥并不姓马,只因他口若悬河,下笔成章,多才多艺,且非常革命,故而我尊称他为马列主义老大哥,简称马哥。与马哥一起留守看家简直是我一生可遇不可求的幸运机会。活计不能少干,饭不能多吃。好天上山搂柴禾,赖天在家也有干不完的事情。马哥实在找不到户外的活了,就组织我和张弟搓苞米秕子甚至扒麻。(搓口袋绳用的麻)每天吃饭下多少米,下多少苞米馇子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我和张弟如果提出吃顿苞米饼子,除去得自己抱棍子压碾子以外,还得在以后的毎顿饭中把超出的分量省出来。因为苞米压成面粉吃要比吃馇子费一些。马哥教导我们说“集体户的一切都是大家的,我们无论吃多少,吃的再少也已经占着便宜呢…”。我瞠目结舌,无语。张弟倒没敢怒不敢言,调侃说“今天吃完饭后,从明天开始我搂柴禾时给自己放一放,回来后饮一饮就不用吃饭了。”

       那个年头就是再穷的人家也喂个肥猪过年。我们集体户也没例外。肥猪是喂了,可是马哥不让杀。马哥原则性就是强,处处以大局为重。不能三个人揩大家的油,吃大家的肉。那个肥猪在腊月里吃着肥猪食,享受着肥猪待遇,听着四周同类此起彼伏的惨叫,不定有多么得意呢。正是应了那句老话;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真的不到十五就陆续有人回来了。肥猪虽然是十五以后杀的,可是毕竟马哥不是想救它命,只不过让它多过了一个春节而已。

       一九七六年春节,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那个年代提倡过革命化春节,想回家过春节的同志必须得有一定的理由。我作为一名徒工只能响应领导的号召了。就是那个春节为了活跃队伍里的革命气氛,应团支部请求,帮助他们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写了一些春联,侥幸留下了几幅。现在看起来虽然不很工整,确也有点意思。三十多年前偶然留下来的文字,虽然不是名人的,也还是很珍贵的呦。拙作如下:

        争分夺秒今夜画卷添末笔         喜形于色明朝宏图拔春芽        沸腾生活 

        谈笑风生杯酒映出新天地          吞云吐雾浓烟滚滚染青天       祖国新色

        抓纲治国拨乱反正初见效          冰雪消寒春风吹绿百草园       旧貌新颜

        醇香美酒驱寒意          鞭炮声鸣发春华       除夕夜思

        鞭炮声声做鼓催          马达隆隆响春雷       除夕夜战

        普天同庆歌如海           八亿神州涌春潮      欢庆佳节

       饭香菜美出妙手           阶级情意暖心田       工人之家

       自六八年下乡离开北京至八五年调回北京,我大概有十个以上的春节是在外边渡过的。在那穷困潦倒一穷二白的年代,农村过年的气氛一点也不比现在差。没有鞭炮,我居然还与别人一起在山顶上放过防雷炮呢。我总觉得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农村过年的气氛都比城里浓厚一些,年轻人要比成年人、老年人兴奋一些。我可能就是老了,我对过年不感兴趣,一点也兴奋不起来。毎当这种时候,总会让我想起许多往事……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