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聚合力量强化引领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如期高质量完成

  • 鲁北
楼主回复
  • 阅读:1433
  • 回复:0
  • 发表于:2015/11/3 14:32:13
  • 来自:内蒙古通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扎鲁特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曹文敏

2014年以来,扎鲁特旗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通辽市委、市政府的具体要求,坚持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作为“三农三牧”工作的总抓手,聚集人员力量、整合财力资源,积极推进公共设施、富民产业、基层党建三项重点工作,实现了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公共服务与农牧民收入同步提高。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扎旗建成“十个全覆盖”嘎查村179个、累计完成投资14.93亿元,改造农村牧区危土房14477户,解决了5.3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硬化嘎查村街巷618公里,新建或改造校舍36所,建设标准化卫生室89所,改建便民连锁超市67家,改造文化活动室163处,新建地面数字电视基站3个,安装户户通1万套,全旗203个嘎查村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发放养老补助及高龄津贴2.6万人,改造院墙70万米,绿化街路60千米,安装路灯2730盏,建设广场9.4万平方米,硬化路肩7.6万平方米,粉刷墙体105万平方米,新建牧民之家18个、村部11个,农村牧区常驻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

一、增强“两个意识”,以全局思维持续深化思想认识

持续增强发展意识。“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重要讲话精神,持续落实“8337”发展思路作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各地认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工程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这项工程是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工程、亮点工程,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是为农村牧区找准产业支撑、让农牧民过上好日子的富民工程、发展工程,也是将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机遇,更是推动“8337”发展思路在广大农村牧区延伸破题的重大发展工程。

持续增强责任意识。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坚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牧区基础条件和农牧民生产生活的惠民之举,是实现坚持加快城镇化步伐的重要路径,是集约节约利用公共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惠民生的创新举措,也是中央精神在自治区、通辽市和扎鲁特旗的具体贯彻落实和体现。我们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做实“十个全覆盖”这一重大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始终坚持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了解农牧民需求,尊重农牧民意愿,勤做群众工作,引导群众主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切实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做好做实,如期兑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努力打造城乡各族群众幸福美好生活的风景线,让“十个全覆盖”工程真正成为农牧民满意工程。

二、把握“三项重点”,以有效举措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扎鲁特旗始终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头号民生工程”,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实施方案,下达目标任务,落实配套资金,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有效加快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进度。

注重“三个坚持”,重点推进公共设施建设。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逐村入户调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编制三年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所有嘎查村都做到一村一规划。大力推行“10+N”模式,与10项工程建设同步实施了村屯绿化、产业富民、清洁行动、院墙改造等扩面工程,并逐户逐院划分功能区。通过三年的努力,把各行政嘎查村全部建成富裕型、和谐型、美丽型乡村。二是坚持筹资保障。坚持“项目捆绑使用、资金集中投入”的原则,全面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建立了以政府专项资金为引导、项目整合资金为支撑、群众投工投劳为基础,企业垫资、社会捐助、金融贷款等为补充的资金保障机制,多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三是坚持宣传发动。更加注重宣传发动,组织开展逐村逐户政策宣传工作,通过运用“532”工作法,从农牧民现实需求出发,进村入户讲透了政策、讲清了机遇,调动群众积极性,激发群众主动性,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鼓励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重大思想转变,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打造“三个示范带”,不断强化产业富民。与“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推进,同步实施了富民产业工程。根据扎鲁特旗产业特点,逐村制定了嘎查村产业发展规划,注重了因地制宜,体现了特色和可操作性。一是以北部牧区为重点,打造生态草业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在北部牧区的行政嘎查村,建设生态草业示范区800万亩,建成“六配套”家庭生态牧场500个,重点打造生态草业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积极推广复制邦杰“6合1”、牧源草畜一体化、蒙草抗旱“产业联盟”等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及合作发展模式。二是以306省道沿线嘎查村为重点,打造节水高产高效农业和现代农区畜牧业示范带。大力发展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水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建设完成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30万亩。按照“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发展理念,发展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和优质高产青贮种植近100万亩。三是以304国道沿线嘎查村为重点,打造特色休闲旅游观光示范带。依托南宝古遗址公园、荷叶花湿地、誉泉山休闲生态度假村、山地草原、罕山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等特色休闲旅游观光项目。

围绕“三个加强”,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规范化。深入开展嘎查村级党组织分类管理、晋位升级活动。206个嘎查村全面推行嘎查村级党组织“十星级”动态管理机制,九星级党组织达到115个。制定完善扎鲁特旗嘎查村干部管理办法,从严管理嘎查村干部。全旗18个苏木镇场的235个嘎查村分场全部开展了“设岗创星”活动。嘎查村全部推行“532”工作法,已通过“532”工作法决策嘎查村级重大事项732件,无一例上访案件发生。二是切实加强和规范嘎查村干部队伍管理。进一步完善《扎鲁特旗嘎查村干部管理办法》,全旗嘎查村干部工资全部按照“坐班+工作效率+村屯综合发展”薪酬结构发放,明确了嘎查村干部的工作职责,有效激发了嘎查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切实加强软弱涣散嘎查村级组织整顿转化。制定了《“五部联动”经常性转化相对后进嘎查村实施方案》,推行党委工作部门包联基层党组织建设、财税经济部门包联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部门包联产业发展、社会综合部门包联民生改善、司法管理部门包联民主法治建设工作机制。选派1017名旗直单位、苏木镇场街道干部组成246个工作队,驻村开展“十个全覆盖”、产业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三项重点工作。从旗直单位选派91名年轻干部或后备干部任嘎查村第一书记,实现了重点嘎查村、贫困嘎查村和相对后进嘎查村全覆盖。

三、强化“四个机制”,以严格管理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扎鲁特旗始终坚持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作为培养锻炼干部和检验“三严三实”教育的重要途径,持续发扬“5+2”“白加黑”精神,形成了处级干部一线包联、科级干部入村实践、村级党员全部参战的生动局面,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了发展新优势,把作风建设中激发的热情转化为了干事创业新动力。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处级干部包联推进和科级干部驻村包点机制,逐级压实责任,明确了全旗由旗委主要领导、旗政府分管领导负总责,苏木镇场由党委书记和派驻工作队长负责、党委书记负主责,嘎查村级由“两委”班子负责、党支部书记负主责。成立专门工作组开展“回头看”,对已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嘎查村,逐村逐项核实十项覆盖内容,查缺补漏,提高完善。

强化质量监管。组织相关部门严格把控工程质量,严格审核工程预算,时刻关注工程推进建设质量和进度。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始终亲临一线,定期召开调度会议,适时进行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全力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成为放心工程、精品工程。

强化督促检查。采取专项督查、跟踪督查、调研检查、舆论监督等方式,实行日督查、周报告制度。对2014年和2015年完成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比。持续巩固提升“十个全覆盖”成果,逐步形成旗级日常监管、苏木镇场负主责、嘎查村“两委”具体落实的严格制度,及时建立投入、管护长效机制。

强化考核奖惩。实行旗委书记、苏木镇场党委书记与嘎查村党员干部同责同考,同甘共苦,共同进退,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双提升。驻村工作队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驻村工作队员每个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对不履行岗位职责的干部,按照有关规定追究问责、严肃处理,强化日常考核监督,实行末位问责机制。建立资金分配奖惩机制,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为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扎实有力推进“十个全覆盖”的干部积极搭建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身的才华,在工作中大显身手。

(作者为副市长、扎鲁特旗委书记)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