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原创]知青-社员-游客

  • MOXUE
楼主回复
  • 阅读:2397
  • 回复:2
  • 发表于:2012/11/24 13:04:46
  • 来自:北京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扎鲁特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简称知识青年。到村子里后又简称青年,不是被称为知识青年,也不是被称为知青。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否?反正我清清楚楚的记得我们村里大家就是这么称呼我们的。称呼我们为青年其实也没什么。但是我记得当时我对这个称呼很不以为然,好像还很反感。不管什么事,只要一提到我们集体户或者我们某某同学就是“青年那儿”“青年某某”。那时我们虽然很年轻也不是谁都有资格称呼我们为青年啊。最可气的是一些耪半条垄的孩崽子也敢这么“口正”。我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我听到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嘎子这么“口正”,我保准替他爸爸教训他一顿。越是当着他们家人我就越是声色俱厉的多说几句。要不然我就有负于laidai的光荣称号了。说句良心话,咱们北老山人就是淳朴厚道。基本上没有什么护犢子的。当然,我也不是用欺负小孩的口气,我往往是用他爸爸的口气训他。谁让他爸是我哥呢,嫂子在这就更好办了。知青没亲戚,跟谁都可以平辈论,怎么合适怎么来.
           我不喜欢当时那种关系—知青与社员,好像油与水。大家一定都知道石油,业内人都称为原油。原油中含有两种水:游离水和乳化水。游离水是肉眼就可以看到的,乳化水得用离心机才能分离出来。如果知青与当地社员非得是油和水的关系,我宁可是乳化水。那个年代我们集体户中有一种理论:不能把咱们的标准降低到社员那样。意思就是我们如果处处都像当地社员那样要求自己就不是高标准严要求了。我不是先知先觉,我也不是事后诸葛亮。当时我就不是马哥的追随者。我不怕降低标准,我也不怕失身份,我本来也没有什么身份。我一贯以最“当地社员”的标准我行我素。我还真的享受过一次某某某的奉承“…你真的和社员没什么两样了…”。我不知道她当时把自己当成什么(她如果看到这里应该能想起来吧)。那儿的大多数贫下中农老师都说当社员最好,只要不犯罪落后点没关系。咋也不能连社员也不让你当了吧。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咱们再回扎旗,再各回各村被称为探家探亲,那是和我们客气,那是和人家套磁。当然我说的不是全部。实事求是的说咱们只是曾经的社员,曾经的村民。我总想:咱们这七百多曾经的扎旗人想旅游时先去扎旗;想花钱时想方设法花到扎旗去,给扎旗增加点税收。是不是也算给扎旗作的贡献呀。不因善小而不为。作扎旗的游客其实也不错。扎旗有很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别的地方不说,就拿我们必喜来说就有个“字山”。笔直的陡壁上有几行文字,不知是蒙文,是满文还是藏文?据说那些字用凿子凿也凿不掉。字山对面有个神山,中间是一趟川,往西北走五六公里就是兴隆地。传说这趟几百米宽的川原来是个一线天的山路,一个过路的喇嘛为了人们出行方便,就在山壁上贴了一道符,两座山就分开了。字山坐南向北,神山坐北向南。字山上有神符,神山上有神泉。字山上的神符凿不掉,神山上的神水治百病。真的,我在必喜的几年很清楚的知道每年五月节到来时,很多人到神山去溜达。踏青、喝泉水,讨吉祥防百病。平时是没有人去爬神山的。  
           我很期望有善写的人把更多这样的故事有声有色写出来,宣传出去。不要埋没了这些未被开发的旅游景点。宣传出去,开发出来,为万人造福,为万人提供一个新的旅游景点,是一个极大的善事啊!
  
  • 农牧挚友
  • 发表于:2012/11/30 13:54:00
  • 来自:内蒙古通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赏读,问好。
(0)
(0)
  
  • MOXUE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30 15:01:41
  • 来自:北京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