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老年人深陷保健品诱惑亟待重视

  • 幸福最晴天
楼主回复
  • 阅读:7914
  • 回复:0
  • 发表于:2017/5/26 8:46:21
  • 来自:内蒙古通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扎鲁特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本报记者 周静

5月23日,记者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见到在此住院的市民刘老先生。刘老先生今年78岁,最近身体不适,经医生检查原来是保健品惹的祸。

打着办讲座的名义,来听课就送礼,小恩小惠不断,最后再推销一堆所谓的保健品,从老人手里获取钱财,这种状况如今屡见不鲜。到底是真保健?还是一场又一场的骗局?

吃“保健品”吃进了医院

刘老先生的女儿告诉记者,今年4月初,她父亲花4500元钱购买了一种保健品,说是能调理血压。“买回来时我就说这是个骗局,结果我爸生气,还打了我一巴掌。”她当时被气哭了,一气之下就没再管父亲。

结果这之后刘老先生把降血压的药停了,专门吃这种保健品。服用了一个多月后,有一天刘老先生上街,因血压太高晕倒在路上,幸亏被人发现及时联系家人送进了医院。

本以为经过这次教训,老父亲会醒悟。“没想到我爸还是不听劝,说只是这个没吃对,别的保健品还照吃照买!我再劝,他就急了,说我吃点保健品怎么了?还不是想给你们减轻负担?我不偷不抢碍着你们什么了?他那套理论跟被洗脑了一样,我怎么说都没用!”刘女士相当无奈。

退休老人花费近十万元买保健品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像刘老先生这样沉迷于保健品的老年人不在少数。

家住西门街道的李阿姨是一名退休工人,平时过日子非常勤俭,但为了健康,她近年来痴迷于购买各种保健品和仪器,几年来花费近10万元,几乎把积蓄都用在了购买保健品上。

某某仪器能防癌,能在休克时救命,能给人体充电,能把普通的自来水变成治病神水……72岁的李阿姨家里,堆着各种具有“神奇功能”的仪器,满满一柜子的保健品。

“人家说得有道理!”面对记者,李阿姨表示,到了她这个年岁,身体保健是第一位的。“你不信那是因为你没听专家讲!你看这个药,我吃了以后全身松快不少,真有效,听说连中央首长都吃这个!”李阿姨拿出一瓶保健品,略带神秘地说。

不上网的李阿姨并不知道,她拿出的这瓶保健品已经被权威部门曝光,属于假药,没什么特殊疗效,但也吃不死人。

一些似是而非的保健理念,再加上一些云山雾罩听不懂的“科技创新”,老人们就被一些所谓的“专家”迷惑了。

小恩小惠逐步诱惑老年人“上钩”

记者联系到李阿姨的儿子陈先生,陈先生对母亲的行为也是无可奈何。陈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母亲是如何一步步掉进保健品诱惑的过程。

“开始我妈也不信,就是跟着小区里的老太太一起去听课。一般第一天去听课时人家都送她们一包挂面或者几颗鸡蛋。有的当天还收100元押金,说是如果第二天还来就返还。老太太第二天去了,对方真给返还了100元,这下子她就更信了,觉得人家不可能骗她。有的地方还规定如果连续十天或一个月一直去听课,就奖励套碗、毛巾被,老太太积极性特别高。直到最后一次,交3000元,对方不返钱了,而是告诉她们说,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原价1万多元的某某药品现价只售3000元,仅限一天!老人们都像捡了便宜似的,高高兴兴地把药买回家。”

家庭与社会应双管齐下保障老年人权益

近几年来,央视曝光了诸多来路不明的“保健品”。这些“保健品”不仅售价特别昂贵,而且没有任何质量保障,并喜欢贯以一些医疗机构、学术机构的名义显示其权威性,让老年人轻信该保健品是正规产品。有些售价动辄几千上万元的保健品,其实原料不过百元左右。有些“专家”在讲课后还进行“义诊”,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立即购买保健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买了一堆无用且不知真假的保健品。

人到老年要适当保健,这是很正常的需求,但如果买错了保健品,不仅损失钱财,还可能危及健康。目前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该如何引导老年人正确看待保健品,不被诱惑,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家人宜多与老人进行情感交流,给他们安全稳定的情感联系;定期带老人去正规医院体检,用医生的权威驳倒不明商家;老人自己应走出家门,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老人如果想买某种保健品,最好先告知儿女,或自己上网搜索一下相关信息,核实一下该保健品的真伪,再行选择。

同时,一些社会机构也应该行动起来,组织一些防诈骗宣传活动。主管部门更应加强保健品市场监管力度,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

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不坚强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